学生工作部(处)、武装部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 >  畅享工大  >  正文

【校友寄语】张铭:忆雁临老师二三事

发布时间:2017/11/01 12:16:24         编辑:张铭          浏览次数:

忆雁临老师二三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张铭写于2017年清明节

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”。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我的老师邱雁临一点也不为过。对于我来说,更是如此。因为我从94年毕业到老师去世,我没有见过老师一面。这已经成为我终身的遗憾。所以,我努力的回想,希望能够在我前进的道路上多一点亮光。

雁临老师教我们生物化学,也是我做毕业论文的导师。她对实验课程非常严格,这一点,我的同班同学吴格天和余斐两位博士印象应该比我更加深刻。我记得生物化学里面,最难做的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定氮法试验。当时设备比较简陋,而且很少,所以老师在上实验课之前就要给我们做很多热身式的教导,中间的细节已经淡忘了,但是中心点就是一个:要认真的做对每个步骤。做实验的时候,我和吴格天是一组,开始试验的时候,我们对要领掌握的不够好,老师平时脾气不是太好,但是这次她没有批评我们,而是重新开始,亲自示范一次给我们看。当天试验做的很晚,差不多6点钟了,我们才能独立的完成试验。天气很凉,但是老师的额头和我们的手心都冒汗了,我依稀还见到老师慈祥的笑容。到了做毕业论文的时候,我和余斐,还有吴小刚等同学分在老师这一组,做氨基酸提取液的论文。94年学校的设施还非常落后,摇床没有几个,冰箱也没有位置,老师就跑上跑下,拖着疲惫的步子,帮我们联系这,联系那。试验总算走上了轨道,可惜因为我们不注意,有些菌种染了杂菌,有些菌种因为温度不够稳定而没有长起来,老师也没有过多的责备,又是默默的把要领讲了一遍,示范了一遍,然后说,抓紧时间吧,我也只能帮这么多了。我还记得完成论文的时候,老师还自费请我们吃了一餐饭,还留了一张合影。现在翻出来看,老师真的很慈祥啊。

老师虽然教学严格,但是对学生却是相当仗义。能帮的,绝对尽全力去帮。发酵二班有个同学被无锡轻工学院录取了,但是因为同学之间一点小误会,无锡轻工学院没有发录取通知书。老师知道后,连夜坐火车去无锡轻工学院,找到了负责录取的老师,说明误会的前因后果,并且保证该同学绝对不会有这类不良行为。老师说,校方一定要慎重考虑清楚,不要因为一点小问题毁了人家的前程。经过老师出色的斡旋,我的同学顺利被无锡轻工学院录取了。

我毕业的时候,研究生主课考的不理想,老师知道后,帮我调剂到母校和华农合作的研究生班,但是我没有去。现在想起来,我能感觉到老师深深的失落。当我要离开母校去珠海上班的时候,有点踌躇不定,老师就说,你是学习的好苗子,有能力,应该出去闯一闯,不要怕!不要被一些细节羁绊住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依稀能领略到老师坚毅的目光。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赠而师不在”,呜呼!不可能回到从前了,那么,就让我在依稀而淡定的记忆中继续前行吧!


校友简介:

张铭,1994年毕业于我校发酵专业。现任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广东分中心副主任。

李雪松,1994年毕业于我校发酵专业。现任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经理;

两人都曾是已故教授邱雁临的学生,在校期间深得先师的教诲,毕业之后也屡受先师的鼓励。为了纪念先师,弘扬先师遗志,李雪松、张铭发起设立“雁临奖励基金”的倡议。李雪松不顾工作繁忙,全面回忆起授业恩师的点点滴滴,深深感染了轻工学部全体师生,倡议得到了校领导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。2015年,李雪松、张铭共同发起设立“雁临奖励基金”,分10年捐赠100万元,旨在奖励和资助,激励青年教师、青年班导师投身教学事业,鼓励优秀学生成人成才,让“雁临”精神在师生中代代相传,发扬光大。“雁临奖励基金”是我校第一个以由校友发起,以老师名字命名的奖励基金,促进了我校德师风建设和基金事业的发展。

 

 版权所有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(处)        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 邮编:430068  技术支持:西安博达软件